Tuesday, January 26, 2016

湯種公式 和 17小時中種公式 baby kingdom

 作者: kenstin    時間: 14-3-12 23:39     標題: 湯種公式 和 17小時中種公式 (最新加入)

本帖最後由 kenstin 於 14-3-18 03:32 編輯 

似乎好多jm都對湯種計算方法有疑惑,我很少整湯種,但每次整都要計一輪數,為此寫下此貼,方便我自己記下公式,希望你地都用得著啦。

首先要明白做麵包的基本計算方式,通常用麵粉來做計算單位,一般麵粉就會當它是100%,你要用湯種,中種,液種,低溫種,酸種,波蘭種,意大利種,咩種都無所謂,比例最好唔好超過40%,Christine用湯種約在30%左右,我們就用30%來做計算,至於什麽是湯種你就看Christine的網頁吧。

計算方法如下:

(麵粉) x (種比例)% =(種量)
(種量) ÷ 6 = (扣粉量)
(種量) 
x 5 ÷ 6 = (扣水量) ...這是湯種的扣水和粉量,不適合其他種。

以大約30%湯種比例為例,我們隨便拿個經典白麵包配方做參考,

麵粉.......300
水..........195
糖...........20
鹽...........5
奶粉.......12
酵母.......3
牛油.......25

我們只需要扣麵粉和水的部份份量,其他就不用變,因為湯種里只含這兩種東西。

操作:
先落湯種再秤其他材料,雪櫃拿出湯種(或者剛做好不久的湯種),你需要落大約300 x 30%的湯種量,既系大約90g,但你不少心落左110g,唔緊要,我們就以110來計算,
麵粉要落 300 -(110 ÷ 6)= 300 -(18.3)= 281.7 g
水要落 195 - (110 x 5 ÷ 6) = 195 - (91.7) = 103.3 g
其他材料不變。

系咪好複雜呢?我們可以睇到110湯種裏面含有 18.3g麵粉和91.7g水,這必須在食譜里扣減返。

18/3/2014 加入 17小時中種公式:
首先要明白仙姐的“17小時中種”原理,首先將60%左右的總量作為中種,在5度環境冷藏17小時,目的在於令麵粉與水有充分時間autolyse,中式麵點叫“醒”,autolyse期間會麵粉里的蛋白質會分解,自動形成筋膜,就會更光滑,另外yeast會將蛋白質分解為糖和二氧化碳,這過程叫“發酵”,時間越長風味越好還能抗老化,但一定要控制yeast的活躍度,於是就要利用鹽和低溫,在5度環境,yeast活躍度減到極低,避免它發酵過度,於是放於冷藏的材料中主要成份是“麵粉+水+yeast+鹽”,每樣都有其作用。冷藏過後與主麵團混合時,為了讓麵粉更容易吸收水份,所以最好將中種剪開一小塊一小塊的加入主麵團里攪拌。

明白了以上道理后我們開始操作了,就按照仙界喜歡用的比例,60%作為中種要求,60%已經占了大部份的量,這中種不能按比例平均地攤分水份,因為在autolyse過程中也會發生“發酵”,除了yeast,鹽,溫度外,水量的控制也是可以壓抑發酵的手段之一,中種麵團的水分比例控制在55%左右,這比例不會過硬,也容易成團。

中種量=總重量60%
中種水粉比例=55%



好了現在又系用返這個經典配方作為示範例子:
經典白麵包配方:總重量 = 560g
麵粉.......300
水..........195
糖...........20
鹽...........5
奶粉.......12
酵母.......3
牛油.......25

為方便計算我們以一個整數來做計算,中種裏面含整體粉量大約 ≒70%

實際操作如下:

前一晚先做好中種:
麵粉.............. = 總粉量的80% = 300 x 0.7 = 210g
水................. = 麵粉的55%... = 210 x 0.55 = 115g
yeast............ = 麵粉的1%..... = 210 x 0.01 = 2g
鹽................. = 麵粉的2%..... = 210 x 0.02 = 4g
所有中種量=331g,大約=總重量的60%

第二天開始秤主麵團:
把用於中種里的部份全部減出來
麵粉............... = 300 - 210 = 90g
水.................. = 195 - 115 = 80g
糖.................. = 20
鹽.................. = 5 - 4 = 1g
奶粉............... = 12
yeast............. = 3 - 2 = 1g
牛油............... = 25
將中種從雪櫃拿出來剪開一小塊一小塊加入主麵團,開始攪拌。

這個比湯種複雜得多,所以有必要記下,方便以後做包包用。
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作者: kenstin    時間: 15-11-4 15:29
這是大約50%的中種量,只需變紅色為0.5,你就可得出大約40%的中種量了,可能我之前的顏色表示得未夠清楚。


前一晚先做好中種:
麵粉.............. = 總粉量的80% = 300 x 0.6 = 180g
水................. = 麵粉的55%... = 180 x 0.55 = 99g
yeast............ = 麵粉的1%..... = 180 x 0.01 = 2g
鹽................. = 麵粉的2%..... = 180 x 0.02 = 4g
所有中種量=105g,大約=總重量的50%

第二天開始秤主麵團:
把用於中種里的部份全部減出來
麵粉............... = 300 - 180 = 120g
水.................. = 195 - 99 = 96g
糖.................. = 20
鹽.................. = 5 - 4 = 1g
奶粉............... = 12
yeast............. = 3 - 2 = 1g
牛油............... = 25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作者: kenstin    時間: 15-11-4 14:04

通常中種的比例都以總重來做計算,我都係睇返仙姐食譜大致推斷比例約在60%左右,粉量的70%大約等於總重的60%,但這種高比例危險性也高了,麵糰稍少過發就好易搓死,在bk中已經有不少這類例子了,包括妳,可能仙姐用手搓,手能感覺到麵糰的可受性,但畢竟現在用機搓的人越來越多,而且現在的機也比以前兇猛得多,所以我建議中種的比例可以減到50%甚至40%已足夠了。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老麺種咁簡單,唔需要特意做公式,只要今次你多左30%份量,將距包好放入冰格,下次做返正常分量,將老麺加入去攪拌后,又挪返相等份量出來作為下次老麺種便可,根本無需計數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作者: kenstin    時間: 14-3-18 11:36

回覆 ipodbaby_123 的帖子

其實我也不確定仙姐的中種法是否用的比例是60%,幾次想去圖書館借她的書都比人借左,只在晚上看過其他人寫食譜出來,憑此推斷,如果有錯請指正。但因為要做個公式,所以逼自己要解扣它的原理,發現確有它的道理,仙姐能設計出這冷藏中種法無而有一定功力,但就唔多明白點解要“17小時”,點解唔系12小時?結婚周年?過久的話就有機會過發,就需要放入冰格,但就失去此“種”意義了。

又講下對各個中種的個人睇法,“湯種”是建基與燙麵法而產生的,利用熱水將麵粉裡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結構改變,破壞其gulten,令麵團失去勁度,咬落去感覺上會鬆軟啲,但這樣做不就是與傳統的麵包理論背道了嗎?做麵包唔系需要用高筋麵粉搓到出膜,等麵團有足夠筋度才好食嗎?為何要用熱水破壞距?咁用低筋咪得羅,我理解是熱水雖然破壞蛋白質裏面的筋度,但分解了碳水化合物種的部份糖出來,我個人認為湯種比較適合做甜包麵團,而且初學者往往發酵過程都是過發,出來成品都偏向于鞋口,利用湯種可以遮醜,過發了還可以食到鬆軟感覺,台灣人就是喜歡Q,這種湯種的方法睇怕唔多受基本功打得好的包友的歡迎。

液種(poolish),一種用了幾個世紀的方法,當然有它的價值,原本是波蘭人管用的一種做麵包的方法,所以有人叫它波蘭種,歐洲人一般用很少yeast來做麵包,他們認為autolyse很重要,讓麵粉多啲與水接觸,自然產生出所需要的風味,酵母菌,糖,等等,他們崇尚自然,這種文化不可能被超高速發展的香港人所能理解,他們只會用壓制的yeast來做麵包,而往往用的量也要配合自己的生活方式“快”來配搭,至於風味和麥香呢?加糖加油啦,仲可以點啊?

17小時中種,是香港人發明的,有香港特色,設計者有一定的麵包理論功底,配合埋yeast用量,但需要用5度溫度壓抑它的活躍,期間麵團的結構可以生產足夠的gluten,結構帶防老化的麵筋膜,在第二天拿出來回溫時,也能趕得上香港式的麵包製作流程,我覺得它理論正確而又能配合香港人的速度。

發左甘多up風添,以上純屬個人意見,有錯煩請指正。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